close

謝順媽的分享喔~

文 / 曾愛  專家 / 劉美玲(資深幼教老師)蘇明君(國小老師)

大家都說現代的孩子各個就像漂亮的草莓,外表看起來可愛又迷人,但不小心一碰、一踩就爛掉了。你是否也經常覺得孩子只要遇上挫折馬上就退縮或
惱羞成怒,缺乏解決問題的耐心;或是個性非常依賴,大小事都懶得自己動手做,隨時討救兵。 「挫折忍耐度」及「獨立性」,是孩子日後成功的基
本條件,如何不讓你的孩子成為草莓族,請你跟我們這樣做。

Part1挫折忍耐度很重要
你的孩子遇上不會玩的遊戲就耍賴、玩輸別人就大哭大鬧、碰到學習挫折就生氣嗎?在充滿壓力及競爭的世代,除了要有高IQ、高EQ,還應該具備高AQ
才能成功走出自己的路。

AQ指的是逆境指數,也就是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,代表一個人的挫折忍受力。

為什麼我們的孩子這麼脆弱?
資深幼教老師劉美玲表示,現代的父母非常忙碌,經常以物質來補償沒時間陪伴孩子,於是,孩子養成要什麼有什麼,但卻不懂得珍惜的心態,此外,
父母沒有耐心或時間去等待孩子慢慢來,乾脆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好,孩子就因此失去了嘗試、解決的機會,久而久之,就變成缺乏耐心、要什麼立刻就
要有、遇上挫折不知如何是好的性格。
國小老師蘇明君也說明,幼兒的挫折忍耐度高低,除了先天個性之外,家長後天的影響也很大,例如小時候孩子跌倒了,家長就說是地不平、我們來打
地板、或是責怪孩子不小心,加重孩子悲傷的情緒,讓孩子沒有在失敗的當下,學到面對失敗的正確做法。

挫折忍耐度高低對未來影響大
幼兒成長的過程中,隨時都有遇上困難及挫折的時候,例如與同學人際相處、新的功課、新的才藝等等,如果孩子AQ高遇上問題時,心態上肯接受失
敗,就能夠克服困難,解決問題,朝目標前進;反之,AQ低的幼兒,遇上問題會採退縮、生氣、放棄的做法,那麼將來在學習成就方面,可能變成低成
就、沒自信、人際差的情況。
所以,培養幼兒的挫折忍耐度(AQ)是值得現代父母重視的學習要件。

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忍耐度?
劉美玲老師表示,期望孩子有良好的挫折忍耐度必須循序漸進,當孩子遇到挫折時,家長應該引導他去找出挫折的原因,陪他一起檢討其他改善的方
法,最後建議他再試一次、兩次、三次,當孩子發現很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,就由此建立自信心,未來即不會輕易被挫折給困住。例如,學習新的功
課,孩子一開始可能不懂,但是高AQ的孩子會選擇再問老師或父母、自己再試一遍、看看同學怎麼做,而不是立刻就生氣或放棄。
1.不要隨口答應孩子:大人經常的失約,會讓孩子對承諾及大人的話失去信心。
2.不過度預期孩子的能力:不要灌輸孩子:你絕對是第一名、我最喜歡你考一百分等,因為過度膨脹孩子的能力,會讓他覺得只有第一名的他,父母才
會喜歡,如果做不到、失敗了,父母、老師就不愛他,使他不願意面對挫折及失敗的時候。
3.不要剝奪他嘗試的機會:不要因為怕孩子失敗,就不讓他試試看,小時失敗經驗並不會造成什麼大損失,反而能讓孩子了解失敗沒什麼大不了,否則
等長大之後,小挫折可能會變成大石頭,孩子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將石頭移開。


Part2訓練挫折忍耐度的八個方法:
一、疊疊樂積木
做法:
1.準備一盒疊疊樂積木,告訴孩子遊戲的方式。
2.合作將積木疊起來(剛開始可以疊低一點),依孩子的能力增加難度。
3.輪流擲骰子,抽掉積木。
4積木抽倒後,就結束這局遊戲,再來一次。
重點:在抽積木的過程中,家長提醒孩子觀察較安全的抽法以及評估各個角度的安全性,讓孩子了解做決定前先看清楚當下的情況,再下手不遲;積木
倒掉之後,討論為什麼會倒,是已經沒有安全的積木、手碰到、判斷錯誤,讓孩子知道遇上挫折時,有很多的可能性,重要的是,記住錯誤,重新修正
做法,再挑戰一次。
技巧:思考前因後果、記取失敗經驗。

二、把球拍上去
做法:
1準備兩、三顆吹好的汽球。
2家長和孩子一起來玩拍球遊戲。
3球掉下來之前,必須出力再拍一下,才能使球一直不掉下來。
4看誰可以撐得最久。
重點:
拍球可以訓練孩子手、眼及肢體的協調能力,讓孩子從遊戲中學會控制力量及快速移動。在拍打的過程中,孩子也能得到情緒的發洩,更重要的是,為
了不讓球掉下來,孩子能學會一而再、再而三,堅持下去的耐心。
技巧:良性的情緒發洩、培養挫折忍耐力。

三、一起來溜溜球
做法:
1準備一塊板子,將它固定成斜坡。再準備幾個小球及可以接住小球的筒子或盒子。
2家長與孩子輪流,一個負責將球從上方滾下來,另一個就要負責在下方以筒子或盒子把球接起來。
3家長可以改變斜度及使用不同材質的球,例如乒乓球、網球、球團球等,讓滾球速度不一樣。
4看誰可以接到最多的球。
重點:
這個遊戲非常重視合作的精神,兩個人必須多玩幾次才有很好的協調默契,成功接到滾下來的球。孩子可以學會如何互助、與他人溝通、手眼協調能力
等,未來當孩子遇上問題時,能了解很多事情都必須合作才能完成,可磨練他的應變能力。
技巧:相互合作、應變反應。

四、雙面人
做法:
1準備一個紙杯,將一面畫成開心的笑臉,另一面畫成悲傷的哭臉。
2家長及孩子輪流翻轉紙杯,當笑臉出現在面前時,就要分享一件令你快樂的事,例如去吃冰淇淋、去買玩具、媽媽陪我玩遊戲。
3當哭臉出現時,就要說一件令人難過或生氣的事情,例如妹妹弄壞我的玩具、今天下雨不能出去、和小朋友吵架。
4除了孩子表達情緒之外,家長也能對孩子說大人的心情。
重點:
這是訓練情緒表達的好方法,可以讓孩子了解每個人都有好與不好的心情、成功與失敗的事情,特別是把不好的感覺、失敗的事情說出來,情緒能得到
紓解,未來孩子面對困難時,就有勇氣說出來,如果家長此時扮演我支持你、我理解你的角色,相信孩子能得到十足的安全感與信心。
技巧:把喜怒哀樂說出口、體諒別人。

五、我要去旅行
做法:
1安排一趟旅行(去附近公園、兒童樂園、兩天一夜之旅都可以)。
2先教孩子準備自己要揹的行李,並告訴他可能需要走一段路或是遇上有點熱的天氣,問孩子去不去。
3家長在途中嘗試讓孩子了解,只要再走一段路就到目的地、堅持一下就玩到遊戲。
4利用各種情境問孩子,我們現在要怎麼做:例如排隊玩遊戲的人很多,我們是否先去吃飯;天氣很熱,我們可以撐傘、戴帽、走在樹蔭下等。
5讓孩子自己提行李,負責承擔他自己的需求。
重點:
出去玩是每個孩子都愛的事情,因此,利用旅行中安排一些挫折或選擇,讓孩子了解想要得到後頭的快樂就必須有所付出,可能是等待、走路、曬太陽
都很好,讓孩子學會樂於吃苦、而遇上問題時不是生氣,是找出下一個決定。
技巧:先苦後樂、對自己負責。

六、打破碗了
做法:
1當孩子不小心打破碗、弄倒湯時,父母不要僵在原地,不停責罵他。
2 應該當機立斷,告訴他趕快去拿抹布或掃把給大人,交代他去換一套衣服等。
3接著告訴他處理破碗時,要注意玻璃會割傷手,不要直接用手去撿;因為有散開的碎片一定要整個地板再掃一遍等。
4整理好之後,重新為他盛一碗湯。
重點:
孩子做錯事時,通常會覺得很緊張、不知所措,父母應該教育他,收拾善後的做法及技巧,等收拾好之後,再來討論剛才打破的原因,讓孩子了解有問
題時,盡快處理到最安全的情況,最後再反省自己疏忽的地方。也要讓他知道,大人在意的是安全問題、吃飯習慣,而不是一個碗值多少錢。
技巧:收拾善後的能力、記取經驗。

七、請等一下
做法:
1當孩子有問題或有麻煩需要你來協助的時候。
2如果家長判斷孩子沒有立即危險或是非得立即解決時,可請他等一下,但是要給他一個時間,例如下午三點或吃完晚餐之後我再幫你。
3之間可以請他自己再處理一次,如果還是不行,那請他等你方便的時間。
重點:
適當延宕孩子的需求,可以增加耐心訓練,讓他了解如果有些事情沒辦法立即解決,那麼可以等別人來協助,但是,父母切記不要食言,要讓孩子對等
待有信心,等待過程中,也可讓孩子平心靜氣重新面對問題。
技巧:增加耐心、換個方法。

八、改編故事
做法:
1媽媽先把原來的故事說一遍,例如龜兔賽跑的故事。
2接著媽媽告訴孩子,現在要來改編故事,媽媽先舉例:「兔子輸了之後決定再約烏龜比賽一次,這一次兔子記得帶鬧鐘,所以,沒有睡過頭,跑贏烏
龜了。」
3換孩子再想新的方法,例如烏龜改穿溜冰鞋,所以,跑贏兔子。
4兩人不停腦力激盪,看誰想的方法最特別。
5可以再改編其他的故事,例如白雪公主、青蛙王子等。
重點:
從改編故事中可讓孩子投射自己的看法,使他了解事情有很多種可能性,只要花點時間想一想,結果就變得不一樣了。
技巧:想像力、換個角度看事情。


Part3獨立性很重要
劉美玲老師表示,每個孩子終究都會獨立,而獨立時間不妨隨著他的生理發展,例如一歲前後鼓勵孩子學走路,就是行動獨立的時機;四、五歲時鼓勵
孩子進入幼稚園的團體生活,學會與人相處的獨立。
父母應該先給孩子「溫暖的環境」,也就是在學習獨立的過程中必須是愉快、滿足、沒有過度強迫的,每當孩子靠自己多完成一件事時,就是邁向獨立
的表現。

依照成長發育讓他自己來
很多父母(尤其是祖父母)會以孩子還小,不會或做不來的理由,總是習慣替孩子做事情、解決事情,所以,培養出很多三、四歲還不太會吃飯、不會
穿鞋子或是遇上事情沒主見的孩子。
蘇明君老師表示,生活自理能力的獨立,就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,建議家長依照孩子的生長里程,鼓勵他自己去做一件事,而剛開始一定是不熟練、不
完美的,但是家長只需要給孩子時間,多多示範正確的做法,就會發現孩子越做越好。

思想上的獨立也不可忽略
除了行為上的獨立,思想上的成熟也非常重要,幼兒如果可以從小就學會自己做判斷及決定,同時對自己的選擇負責,在未來學習上,多半會自動自
發,不需要大人隨時緊盯不放,就能夠做好自我要求。
思想要獨立,家長就必須讓孩子學習如何自我安排、自我認同、做最好的判斷。在成長的過程中,家長或老師必須扮演引導、示範的角色,因為孩子會
從模仿與觀察大人的方法中,內化為自己的行為表現,例如家長總是可以流暢的處理家裡整理打掃工作,慢慢地孩子會嘗試用看到的方式來整理他的玩
具或桌子。

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?
1多陪伴孩子:讓孩子先建立情感上的自信心,認為大人是值得他學習模仿的對象,就會朝著大人化的方向前進。
2讓孩子大量遊戲:遊戲會讓孩子大小肢體動作更靈活、反應更靈敏,學習上更快速、更有信心。
3豐富的生活經驗:孩子要有足夠的判斷能力、解決事情的能力,必須先有豐富的生活經驗,才能想出方法去面對新的挑戰。


Part4訓練獨立性的八個方法:
一、我可以自己吃飯
做法:
1.從小適當給予相關的手部肌肉刺激,例如以手指撿小豆子、用匙湯舀小積木、彈珠等訓練手部的控制。
2.剛開始讓孩子自己吃飯時,可把食物切成合適的大小。
3.為他準備專用的湯匙及餐具。
4.開始一定會有吃不好的過程,家長不要在意,重點是讓孩子願意自己吃飯。
5.如果孩子做得不錯,家長就給予立即的鼓勵。
重點:好奇是孩子的本性,每個孩子都會想嘗試模仿大人去做一些獨立的行為,反而往往是大人的過度保護,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。訓練孩子獨立的
生活自理能力,就是踏出獨立的第一步,讓他嘗試去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,學習照顧自己。
技巧:自理能力的獨立、以自己方式解決問題。

二、小幫手
做法:
1媽媽做家事的時候,可以一邊做、一起告訴孩子做事的技巧,例如抹布不可以太濕、應該一邊倒退,一邊擦地。
2當孩子有興趣,也有基本肢體能力時,家長就可以分配他做一部分的工作。例如讓孩子幫忙掃地、擦地板、折衣服。
3 不要在意他一開始做得不好,家長可以想一些較簡單的步驟來教孩子。
重點:
透過模仿、操作,而學會一些生活的能力,就是孩子獨立的最好過程,家長不要先入為主,認為孩子一定做不好、會打破碗盤等等,凡事都是需要從失
敗及嘗試中逐漸熟練,從小讓孩子習慣當小幫手,你會發現自己輕鬆不少。
技巧:模仿大人的行為、越做越拿手、體諒家長的辛苦。

三、預定明天的計劃
做法:
1以「我能做到~」為開場,家長先請孩子設定一件明天要做到的事情。例如,我能做到自己收玩具、我能做到自己上廁所。
2只要孩子隔天做到自己說過的事,家長就給予一個榮譽獎章。(可以去買一些卡通小別針)
3慢慢的增加明天能做到的項目,例如完成三件事,就能獲得三個獎章。
4等收集一段日子後,一起來數數他有多少個獎章,也代表成功做了幾件事。如果達到目標,家長也能給予孩子喜愛的獎勵,例如去吃麥當勞冰淇淋
等。
重點:
這個方法能讓孩子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,為自己立定更好的下一個目標,並且願意朝著目標前進,同時,孩子也因為累積更多能力,而越顯獨立。不需
要家長刻意強迫,孩子已經做到很多事情了。
技巧:評估自己的能力、自我安排、獎勵增強。

四、小小設計師
做法:
1準備一件白色、不怕剪壞的棉質衣服。(或是已經要替換掉的舊衣服)
2告訴孩子他現在是設計師,可以要設計一件他喜歡的衣服樣式。
3家長也準備一件自己要設計的衣服,先讓孩子了解,衣服可用色筆畫圖案,也可以用剪刀剪洞,或是縫幾個大扣子也行。
4接著讓孩子著手設計自己的衣服。
5設計好之後,家長和孩子可以穿自己設計的衣服一起拍照、走秀。
重點:
讓孩子擁有絕對的自主權,透過藝術的設計,可以自由發揮他的創意,並有一件完全屬於個人想法的衣服,透過拍照及走秀讓他對自我產生肯定,相信
自己可以越做越好,讓他了解思想獨立的快樂。
技巧:藝術創造、想像空間、自我肯定。

五、傻子穿鞋
做法:
1準備各式各樣大人的鞋子,例如爸爸的球鞋、媽媽的高跟鞋等。
2讓孩子穿著大人的鞋子隨意走來去去。
3家長再告訴孩子嘗試一腳墊腳尖、一腳正常走路。
4再讓孩子自由決定要穿哪雙鞋子、如何走路。
重點:
穿著大人的鞋子時,給了孩子一種變成爸爸或媽媽的感受,透過鞋子不好穿、不好走路的過程,讓孩子知道要等長大之後才有辦法變成真正的大人,使
他對長大產生期待感,趣味的走路方式,可以讓他享受主宰自己的快樂。
技巧:角色扮演、期待長大。

六、送東西給鄰居
做法:
1如果可以故意請孩子送個東西給鄰居。
2先在家演練一下送東西的流程,媽媽先演鄰居,小朋友先假裝按電鈴,媽媽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考考孩子,例如隔壁媽媽不在怎麼辦?隔壁媽媽想請你
吃個糖果可以嗎?等等。
3讓孩子獨自送東西去隔壁,媽媽可以偷看一下孩子的處理方式。
4慢慢增加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的難度,例如送東西去,還要借某個東西回來;或到附近商店去買東西。
重點:
孩子處理事情的同時,可學習如何與人溝通、應對進退,以及遇上沒有預習過的情況,孩子要怎麼自己去決定。多次的生活經驗,孩子會越來越懂得變
通的技巧,與處事的能力。
技巧:實際生活經驗、人際關係。

七、媽媽講電話
做法:
1當媽媽需要一段不受打擾的時間說電話時,可先告知小朋友,媽媽要離開客廳一下子。例如長針走到6以前,請你不要來房間吵我。
2這段時間先請小朋友決定他要自己做些什麼事情。
3並告訴他如果臨時有問題,必須請他等一下或自己處理。
4媽媽明確告訴小朋友,她就在房間裡說電話,可能需要把門關起來,但不會離開家裡。
5如果孩子可以遵守約定,媽媽就要給予肯定,再慢慢延長離開孩子身邊的時間。
重點:
很多孩子害怕看不見媽媽的分離焦慮,所以,重點在於,媽媽要讓孩子知道,她在哪裡、做些什麼、什麼時候會再出現,只要,媽媽每次都能遵守約
定,孩子就會越來越放心媽媽的暫時離開,同時,也能讓孩子學習尊重媽媽需要獨處的時間。(不過,最好要有另一個大人可留意孩子的舉動,以免發
生意外)
技巧:克服分離焦慮、學習等待。

八、整理櫃子
1找一個家裡需要整理的抽屜或空間。準備幾個可以放進去抽屜的紙盒。
2先告訴孩子這次整理的目的,例如希望整理出放文具的抽屜、希望把東西擦乾淨、希望把不用的東西丟掉。
3媽媽請孩子決定什麼東西應該保留、什麼東西要放到別的抽屜、什麼要丟掉。
4再請孩子把紙盒先放進抽屜裡,再依種類或大小分類歸位。
5媽媽可適度協助孩子進行判斷。
重點:
管理自己的物品、保持環境整齊對孩子幫助很大,整理物品可使他學習從雜亂無章的情況下,進行分解動作,並試著自己下決定,等孩子將抽屜整理好
時,會有很大的成就感,也建立了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技巧:生活管理、判斷練習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ggy0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